
新桂阳讯(通讯员:邓雷)近日,桂阳县方元镇谷田村农村产业道路建设以工代赈项目启动。该项目总计划硬化村里7.3公里产业道路并完善附属设施,预计吸纳122名本地劳动力,发放劳务报酬133.24万元,实现“修路便民”与“就业增收”双赢。
该项目作为谷田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通过发挥党员先锋和乡贤能人作用,将“工程惠民、劳务增收”的政策红利转化为乡村发展的“加速度”与村民幸福生活的“新质感”。
项目开工仪式
党建领航:老支书牵头,凝聚群众“向心力”
“修产业路既能方便产品运输,又能在家门口挣钱,这是实实在在的好事,大家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谷田村的村民代表大会上,退休老干部、老党员刘水淼(村民称呼“四水支书”)正在动员群众。
作为基层治理的“老师傅”,刘水淼带领谷田村村支书刘瑄主动扛起责任,牵头成立“党员先锋队+项目理事会+村民监督组”,深入21个村民小组开展摸底调研。面对村民对施工流程、劳务报酬的疑问,他带村“两委”干部逐户走访,用“拉家常”解读政策、摸排务工意愿,讲清项目细节。同时,他借“退休干部值班制”传帮带,指导村“两委”学政策、组织议事,将基层党建经验转化为组织群众的实际能力。
“村里搞项目建设,本身就是好事,但有时候也会有担忧,这次有四水支书和刘瑄支书带头,党员们冲锋在前,我们都愿参与。”村民谢丰登说道。在刘水淼的组织下,谷田村通过“村委发动+村民自荐+群众监督”模式,从有务工意愿的村民中筛选出122人组建施工队伍,其中涵盖返乡农民工、防返贫监测对象、未就业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这种“党建引领+群众自治”的模式,不仅让项目建设获得了村民的广泛支持,更彰显了谷田村强大的群众凝聚力,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能人带动:乡贤发力,激活振兴“新动能”
“能争取到这个项目,多亏了刘跃平同志!”提及项目的由来,村民称赞道。作为土生土长的谷田人,刘跃平在外创业多年后,仍心系家乡,返乡后为村里争资立项。得知村里产业道路基础设施薄弱,制约了烤烟、辣椒等特色产业发展,他主动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多次对接县镇相关部门,协助整理项目资料、论证建设可行性,最终成功争取到这笔以工代赈资金。
“乡村振兴不能只靠‘等靠要’,我是本地人,更要主动担当。”作为乡村振兴的“致富能手”,他不仅成功争资,还结合企业管理经验,为项目用工组织、技能培训提建议。考虑到项目建设需支木工、道路摊铺工、切割工、普工等多类工种,他积极协助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对接资源,为后续技能培训铺路搭桥,助力实现施工质量与村民就业能力“双提升”。在他协助下,刘水淼和村支书刘瑄结合用工需求,牵头制定“培训+上岗”专项计划。“村里给岗位,还教怎么做好,心里更有底了。”参训村民郭知德说。
在刘跃平看来,该项目既是改善基础设施的“硬支撑”,也是带动村民增收的“活引擎”。同时还能依托“烤烟+特色瓜果”产业基础和西溪田园综合体资源,串联“农业基地+加工园区+旅游景点”,吸引游客体验农耕、参与采摘,为后续农文旅融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他的付出,正是谷田村“银发人才+乡贤力量”助力振兴的生动体现。
效益落地:实事办好,绘就乡村“新图景”
“我们能在家门口就业,务工顾家两不误,收入也提高了。”一位正参与施工的村民乐呵呵地说。更让他期待的是,项目完工后,昔日的泥泞路将变成平坦宽敞的硬化路,“路好了,村里的‘颜值’也上去了。”
基础设施的完善直接带动了产业发展与村容村貌提升。项目建设过程中,村民通过参与施工与养护,既获得劳务收入,又掌握了实用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刘水淼、刘跃平等党员和乡贤带动下,形成了“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良好氛围,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充分彰显。
如今,谷田村正将以工代赈的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通过“党建引领+党员带头+能人助力+群众参与”的模式,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稳步迈进。
责编:刘美灵
来源:桂阳县融媒体中心
党建引领聚合力 以工代赈促振兴 ——方元镇谷田村绘就乡村发展新图景
白水瑶族乡濂溪村“产销帮扶”激活致富新动能
2025年桂阳“体彩杯”职工篮球赛举行半决赛丨县消防大队代表队与黄沙坪街道代表队将于今晚争夺冠军
芙蓉完小举办2025年第五届英语风采大赛活动
县老年大学举行文艺汇演
莲塘镇:童手擎灯颂华诞,文明实践润童心
桂阳县托养服务机构开展“迎国庆,庆中秋”主题活动
科普志愿活动激活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新动能
下载APP
分享到